南宁铁路局职工家庭共同为春运服务
轨道上的“鸳鸯鸟” 对象:丈夫肖凯元,妻子覃秋玉
1月28日19时30分,覃秋玉下班回到家中,丈夫肖凯元已经做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。然而,肖凯元没有和妻女共进晚餐,因为他要赶着去上班。女儿似乎已经习惯了多年来父母间只有一个人陪自己吃饭,轻轻地跟爸爸说“再见”。
这,是发生在一个普通双职工家庭里的一幕。肖凯元、覃秋玉,这对南宁车辆段的夫妻职工,已经记不清这8年来有多少次以这样的方式来“交接班”了。
1998年从昆明铁道机械学校毕业后,这对恋人一个分到了湛江车辆段当起了“跑车郎”,一个分到了南宁车辆段干起了女钳工。在繁忙的铁路春运工作队伍中,这对夫妻始终奋战在春运第一线。2003年,两人在来宾老家匆匆举办了婚礼。因为铁路工作的特殊性,两人还未休完婚假就决定提前赶回单位上班。
2005年,两人迎来了爱情结晶。女儿出生时,正逢节假日,肖凯元在妻子还没坐满月子就匆匆地上了车。“工作忙、家庭困难我们能克服,不能因为我们一个小家影响了大家。”由于工作的特殊性,两人决定以工作为重,为乘客做好服务。每年春运,夫妻俩就把女儿“寄存”在妻子姐姐家,长期不能陪女儿一起过年成了夫妻俩最内疚的事情。
今年春运,夫妻俩再次奋战在前线,虽然孩子小,虽然有太多的苦,但他们相互理解、相互支持,始终坚守岗位、默默奉献,这对轨道上的“鸳鸯鸟”成为南宁车辆段春运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父子皆是“车辆达人” 对象:父亲邵宏辉,儿子邵子健
1月29日11时25分,在南宁站的一站台,南宁开往贺州的K9336次列车还有5分钟就要发车,“老子”邵宏辉拿着检车锤、手电筒从车底钻出来,一眼看到站在二站台上的“小子”邵子健,他知道,儿子要去检修从广州回到南宁的K1233次列车发电车了。老邵朝儿子竖了竖大拇指:“小子,好好干,别给老子丢脸。”当过兵的儿子朝父亲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:“yes sir,老豆!”
虎父无犬子,这句话用在邵宏辉、邵子健父子身上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。父子两人,一个是有着33年检修经验
的“车辆神医”,一个是车辆检修的业务精兵。老邵是南宁车辆段乘务车间的一名乘务长,今年是他第三十三次参加春运。小邵是南宁车辆段检修车间的一名车辆钳工,每年春运他都会主动申请支援乘务,今年已经是他第四次参加春运了。
1980年,27岁的邵宏辉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一名铁路职工。时隔30年,2010年,这个家庭再次上演了同样的一幕:儿子邵子健在父亲邵宏辉的影响下“子承父业”,成为了一名“铁三代”。为这事,老邵的妻子气得差点回娘家,后来还是小邵做通了母亲的工作。
在小邵的印象中,爷爷和父亲在生活中的对话,几乎都和车辆有关,小邵常开玩笑说,自己是伴着爷爷和父亲的检修笔记长大的,以后还要让自己的小孩从事火车检修的工作,成为一名“铁四代”。
互帮互助的亲兄弟 对象:哥哥覃伯裕,弟弟覃伯谋
在南宁车辆段,有这样一对亲兄弟:哥哥覃伯裕,今年43岁,因为业务技能出众,在全段小有名气;弟弟覃伯谋,今年37岁,是一名技术出众的司机。在车辆段里,这两兄弟互相学习,帮助对方提高技能的事情成了一段轶事。
“别人都是听小白兔、大灰狼的故事长大的,我们听得最多的是火车有几个轮子、能装多少人的故事。”原来,兄弟俩的父亲曾经也是一名铁路职工。生在铁路家庭,长在铁路家庭,兄弟俩从小就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当一名铁路职工。
工作中,兄弟俩常常相互学习,帮助对方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。工友说:“那兄弟俩只要一有空就跑到车底去看车,指出车子有哪些问题,该怎样修正等,和‘病车’较上了劲,技能也提高了不少。”兄弟俩的轶事在车辆段里传开了,获得了很多工友的赞扬。
今年春运中,在车辆检修的“战场”上,这对兄弟再次准时无误地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,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也不忘互相传授一下业务知识,两人笑说:“我们就要时时刻刻帮助对方。”